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丹图动态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不一样的阅读风景——借书证上的图像与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28  |  浏览:

 

  前言

点击进入图片线上展厅

  新时期的图书馆借书证往往以磁卡样式出现,使用便捷,甚至有些图书馆借阅已无须随身携带借书证,为读者省去了很多麻烦。而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借书证是图书馆读者的重要证件,它需要随身携带,所以与读者更加“亲近”,每一次手写借阅信息记录了爱书人与书籍的甜蜜岁月。而纸证时代的很多借书证上绘着各种有趣的图案,精美而有内涵,它们有的描画庄重典雅的图书馆馆舍,有的展开对书籍的想象,有的体现出浓厚的行业特点,还有的烙下时代的印记。

  无论如何,它们是一种阅读的风景,也许不太一样,但却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图像与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向和可能,从中我们能看到一座馆的沿革,阅读史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变迁。

  借书证上的图书馆建筑(5枚)

  图书馆“为书而筑”,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历经演变,其用途、趋势、技术的进步,始终让图书馆作为书籍存储库的同时,成为知识和文化财富的象征。因此,借书证上常常能看到图书馆建筑图案,他们以实景、绘画或剪影的形式出现,让薄薄的一纸借书证增加了历史建筑的厚重。

  湖北省图书馆个人借书证

  1955年湖北省图书馆个人借书证上的图案像是一枚徽章,徽章中上方为毛笔手写“湖北省图书馆”字样(但非现通用的郭沫若题词),下为湖北省图书馆馆舍剪影。1904年建馆的湖北省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立、最先对外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舍剪影中的图案为位于武昌兰陵街西侧(今解放路)的湖北省图书馆旧址,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月开工,同年九月竣工落成,造型庄重、风格鲜明,为新旧交融、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图书馆将馆徽图案用在借书证上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

  (附图片101)

  上海图书馆个人外借证

  1993年的上海图书馆个人外借证上使用了馆舍图案。这是1952年上海图书馆成立时在南京西路325号的馆舍,此馆与人民广场西侧的钟楼相连,图像非常经典,曾出现在各种宣传载体上。此馆舍原为1933年建立的上海跑马总会大楼,1951年由文管会调拨给上海图书馆使用,陈毅市长亲自题写馆名,此馆名也一并使用在了借书证上,使馆舍剪影和题字融合在一起,简洁优美且富书香气息。

  1996年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2022年9月28日,11.5万平方米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开馆,成为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馆舍、文献和服务开启了新的故事。

  (附图片102)

  民族文化宫图书馆个人借书证

  这枚1977年的“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现中国民族图书馆)个人借书证”,使用了软塑料封皮,封皮上印有民族文化宫的图案,这类软塑料封皮并配有设计元素,在当时借书证的设计上还不多见。

  民族文化宫是一座具有博物馆性质的民族风情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建筑独特,极具民族情调。位于其中的图书馆则是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专业中心图书馆,藏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24种民族文献;英、俄、日、德等14种外文文献,并有大量善本孤本,因其丰富而独特的藏书体系被誉为“民族典籍之宫”。

  (附图片1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临时阅览证

  这是一张只有一天使用期的临时阅览证,发放于2004年11月13日,看起来和景区的门票相似。凭此证可以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阅览。

  此证绿底右侧暗纹为解放军医学院徽记,左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馆舍实景照片。它是于1990年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和解放军总医院图书馆合并扩建而成的医学专业图书馆,是全军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也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医学图书馆之一。证上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色馆名与馆舍、蓝天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景,而军装的“国防绿”赋予它信息服务之外更多的内涵。

  (附图片104)

  江西省图书馆个人外借证

  1980年的江西省图书馆个人外借证上,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省图书馆馆舍景致。这座建在百花洲的图书馆气势宏伟、样式新颖,环境优雅,曾是南昌三大建筑之一。它由时任馆长欧阳祖经亲赴江苏、浙江两省考察后,于1928年由工程师欧阳朴民设计,历时近两年竣工,共4层,设阅览室、办公室、儿童阅览室、民众补习学校教室及书库,从规模、功用设置都堪称当时一流水准。

  馆舍建成之后,却没有立即拨付图书馆使用,而是被当时政府征用,直至1935年开始,图书馆在这里开始了半个多世纪为民众的多方位文化服务,成为南昌乃至江西群众的文化殿堂。直至1995年,江西省图书馆搬迁至洪都北大道的新馆。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另一种姿态述说着文化的故事。

  (附图片105)

  借书证上的书籍元素(5枚)

  书籍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员皆“因书而美”,书籍也是借书证上的常用设计元素。它仿佛赋予了一枚小小借书证以灵魂,而在借书证的设计上各馆又有不同,有些馆简单摆放书的元素,让人感受到书海中的“纯净”,有些馆的借书证上则体现出多种元素与书的融合,让我们看到阅读的无限可能。

  湖南省中山图书馆读者证

  1959年湖南省中山图书馆的这枚读者证(实际上1961年才使用)上除了在字体上使用了花体等变化,衬了腰部纹路,还设计了一本置于湖南省地图之上的已经翻开的书,体现了该馆保存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之外对所处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关照。该馆单独设置地方文献管理部门是比较少见的,穷数十年之功,收集了大量地方文献,形成了特色馆藏,近年来在纂修专门志、地方志、党史志、古籍整理方面也是成绩斐然,受到各界赞誉。湖南省中山图书馆于1966年改名湖南图书馆,之后易名湖南省图书馆,到1984年最终定为现名“湖南图书馆”。

  (附图片106)

  湖北省图书馆科学研究工作者借书证

  湖北省图书馆是座“爱美”的图书馆,借书证的设计元素很丰富,且喜欢求新求变。这枚1956年的湖北省图书馆科学研究工作者借书证上的图案是一本置于红旗之上的书籍,表现出很强的时代特色。而1956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主题报告时提出“向科学进军”计划,3月,湖北省图书馆即邀请各级各类图书馆负责人开展“武汉地区图书馆工作者‘为科学研究服务’”座谈会,这枚“科学研究工作者借书证”也能体现出湖北省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努力。

  (附图片107)

  九江市图书馆

  1980年代的一枚九江市图书馆借书证上饱含着科技元素。九江市图书馆于1939年创办于江西泰和,民国时期曾先后更名为私立天翼图书馆、私立豫章图书馆,有着辉煌的办馆历史,1946年迁址至九江,更名为九江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九江市图书馆。

  这枚借书证顶端为美术家蔡若虹1985年题写的馆名,中间为一本书,书上方是那个年代常见的科技图案,形似人造卫星运转轨迹或原子核。1980年代,“四个现代化”成为时代热词,对新科技的追逐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也成为人们学习科技、求索知识的宝库,书籍绽放出科技之光。

  (附图片1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校图书馆借书证

  1950年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校图书馆借书证上,书籍元素相较其它一些设计略显复杂,不仅是艺术感增强,解读其表达的故事也给人乐趣。

  行书的“借书证“三字下是一册摊开的书本,其上方有一把钥匙,寓意颇为明显,即“书籍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它们背后是一枚阴影下正逐渐明亮真切起来的球体,阐释出在未知中不断探索求解,终将使答案逐渐露出清晰面孔的观点。

  三种元素相结合,使借书证的设计更加立体,形象也丰满起来。

  (附图片109)

  南雄县文化馆借书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很多县级政府并未创办图书馆,而是由文化馆开展图书借阅等业务,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这枚1965年南雄县(现南雄市)文化馆借书证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虽属“兼职”业务,但借书证的设计不能马虎。一册摊开正在阅读的书旁,摞着几本待读的书籍,而背景则是一面书架,表达出取之不尽的知识等着读者去发掘的意思。这一借书证的用心之处,除画作内容外,还在于其印刷引用了套红手法,形成了红色背景下的白色绘画图案,红色边沿勾勒出简洁的图书造型,使读者观察到的形象端庄细腻、细节精彩而爱不释手。

  (附图片110)

  借书证上的行业特色(5枚)

  图书馆是一座包罗万象的藏宝阁,在图书馆中可以找到我们想象中的一切。而一些专门图书馆的馆藏则会有所侧重,这往往与行业相关,体现在借书证上,就会看到设计中的行业特点。它让我们看到了阅读在不同领域散发出的光芒。

  昆明军人俱乐部图书馆借书证

  这枚约1950年代的昆明军人俱乐部图书馆借书证,文字为繁体,带有编号,证的两侧有梅花纹饰,而中间的一处小设计除了有书籍剪影,还并列放置了麦穗图案。麦穗代表着的军人的荣誉和责任,象征军人的坚韧和专业素养,展现出秩序和威严;而周围的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样体现了军人的特征。

  作为军队官兵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军人俱乐部设置图书馆开展图书阅览,普及军事和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50年代,军人俱乐部图书馆成为军人学习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这枚借书证的背后,也许也是一段军人通过阅读不断成长的故事。

  (附图片111)

  福建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图书室借书证

  这一枚1950年代福建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图书室借书证,也是一枚比较有特点和实用性的证件,作为借书证同时,其书签功能也满足读者的需求。

  作为医学专业图书馆(室),其行业特征非常明显,使用了举世闻名的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晚年的头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受到人们的任何推崇都不过分,据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一直密切注视着越来越糟糕的身体情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他要为一生至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对于来看望他的人们,他都会说:“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多么伟大的科学精神。而这枚借书证上并未使用与阅读相关的名言,而是引用了巴甫洛夫的“健康与病的生理过程,主要决定于神经。”是一种致敬,也表现了强烈的行业特点。

  (附图片112.1和112.2)

  铁道部图书馆职工借书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路徽非常常见,由“人”字呈环形围绕在“工”字上方,如旭日象征光明、祥和、自由;“工”字在下,形似铁路铁轨的横切面,给人以安全、脚踏实地之感。这枚1950年代的铁道部图书馆职工借书证将路徽置于证件顶端,简单明晰地表现出行业的特点。

  铁路路徽,与国徽相似的外形和“工人”两字组成的蒸汽车车头图像,放在借书证上,让铁路职工感到格外亲切。而作为专业图书馆,铁道部图书馆藏书多与铁路工作相关,为行业内人员服务,解决专业问题,提升个体能力与行业整体发展。

  而2013年,随着铁道部改制,铁道部图书馆也成为历史,但图书馆的服务不会终止,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呈现。

  (附图片113)

  林东煤矿工人俱乐部图书馆借书证

  1976年的林东煤矿工人俱乐部图书馆借书证上绘有工人庆祝高效安全生产的图案,一位工人吹响寓意胜利的号角,另一位工人擂起象征团结合作的大鼓,鼓锤的飘带上有“科学”一词,鼓面上写有“生产”二字,围绕在鼓周围的是“祥云纹”,营造出喜庆氛围的同时,表达出浓厚的行业特点。

  而借书证背面的一段话更能体现出书籍对于科学生产的重要性:“图书图书你真好,使我天天忘不了,你能帮我找窍门,又能使我知识高,假如一天没有你,好比失去一件宝。”

  (附图片114)

  山东省邹县第九中学借书证

  1961年山东省邹县第九中学(现邹城市第九中学)借书证可谓既用心又粗心,既节俭又“奢华”。称其用心在于其不厌其烦进行的设计,在那个年代的借书证中堪称繁复,说其粗心则是“借书证”竟然写成了“借书征”;而节俭在于它少见的以全手绘方式制作,“奢华”则源于证上图案设计是两个女孩正在共读一本书籍,书桌上还放置一盆鲜花,书香、花香,表达了学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补充为学生带来的助益,这一图案设计为借书证增添了一抹色彩。经历60余年,让我们遥望那个年代的阅读,是多么有趣的故事啊。

  这真是一件充满阅读趣味的矛盾的借书证。

  (附图片115)

  借书证上的时代印记(5枚)

  借书证的设计往往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在表达借书证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在追求审美的艺术化和某种情怀的体现,因此,一些借书证的背后也许就是一个时代的故事,一种热爱书籍与阅读的叙说。

  锦州市图书馆先进生产者借书证

  1957年,锦州市图书馆向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颁发了“先进生产者借书证”。证书的中心位置印有“1956年先进生产者奖章”图案,这更像是全社会尊重模范崇尚劳动的文化体现。

  1950年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正式确定了“劳动模范”的称谓,并且提出了“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这一要求;到了1956年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则促使劳模表彰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锦州市图书馆设置先进生产者借书证的做法无疑是对优秀劳动者的一种赞誉,表达了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理念,成为不同时代的共同呼唤。

  (附图片116)

  洛阳热电厂图书馆借书证

  1950年代油印的洛阳热电厂图书馆借书证可以说是时代感拉满。洛阳热电厂是在“一五期间”成立的,规模巨大,可解决整个豫西地区的供电,发电量占河南省的一半。这样一座大厂,其图书馆也一定是颇具规模的,想不到的是借书证设计也极具时代特征。

  借书证上方是两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此图案源自于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在会上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代表“世界和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53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曾以“和平鸽”形象为主题设计纪念章赠予志愿军官兵,表达捍卫和平的决心,而这一时代的印记也在这枚小小的借书证上得以体现。

  (附图片117)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借书证

  1950年6月成立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前身是1949年9月成立的省委党训班,几乎在建校的同时,图书馆也迅速建立。在1950年发放的这枚油印借书证上并没有图书馆字样显然是有些遗憾的,但借书证的设计还是让人满意的。

  将一枚五星置于证件中心位置,“借书证”的“书”字恰好放于五星之中,表达出对党 “信仰“忠诚”“勇气“的同时,我们如果展开想象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书“与包围其外的五星,恰巧组成了一个异体的“圕”字,是否也弥补了借书证上没有“图书馆“字样的缺憾。

  (附图片118)

  西南军区第一速成中学校图书馆借书证

  除了放置一些设计元素外,一些借书证也通过字体或者排版的变化体现出设计感。1953年西南军区第一速成中学校图书馆借书证的上方繁体馆名呈拱形排列,并在文字下方以粗细不同的两条曲线装饰。点缀证书页面的同时,也使“借书证”三字更加凸显。而更有趣的是,“借书证“文字的设计很像我们现在电脑里的“华光胖头鱼”字体,看起来严肃又活泼。

  新中国成立初期,部队干部很多都是在战争年代勇敢拼搏的英雄,但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军队开办了很多速成学校提升官兵文化,实现部队快速发展。由于底子薄,很多干部拿笔就像拿道轨,借书证这种活泼的设计方式想来也是作为吸引官兵阅读的一种方式而颇费心思。

  (附图片119)

  江苏省镇江图书馆借书证

  1950年代初期的江苏省镇江图书馆(现镇江市图书馆)采用了书签式借书证,使借书证在阅览过程中有了使用功能。其设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宣传画的风格,朴实而热烈,“力求适合广大人民群众欣赏习惯”。于是出现了这四面五星红旗托起红星,人人都能感受到这其中传达出的力量和胜利意味。图案设计的下方文字“江苏省镇江图书馆”只是镇江市图书馆近百年历史中用过的其中一个名字,它还曾用名“江苏省立镇江市图书馆”“苏南镇江图书馆”等,至今,其民国时期馆舍仍在使用,见证了它曲折辉煌的过往。

  这枚借书证上还印有列宁关于阅读的名言:“第一次阅读不懂的东西,在第二次阅读时,或者以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时,就会懂的。”既是阅读的方法,也表达期待读者多家利用图书馆的愿望。

  (附图片120.1和120.2)
     点击进入图片线上展厅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