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丹图概况 > 丹图大事记
丹图大事记

1961年-1976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6-07-27 14:21:00  |  浏览:

1961年

4月:举办全市各系统图书管理员学习班,320名专兼职人员参加了学习。

6月:成立丹东地区图书馆协作委员。

8月:调整基藏书库,建立提存书库,改开架借阅为闭架借阅。

1962年

6月:抽调了9名工作人员,对线装古籍进行整顿,重新建帐、分类、编目。

8月:恢复和整理了排架目录,共补充排架目录3万张。

1963年

6月:我馆完成了馆藏书刊的整顿工作,实有馆藏为224,978册,并建立了报刊库。

8月:我馆与市文化馆、抗美援朝纪念馆联合组成社会主义文化服务队,深入厂矿、农村开展文艺宣传工作。

10月:为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馆举办了大型读书报告会3次,故事会22次,参与活动读者1万余人次。

12月:为加强与农业科研系统图书馆室的协作,我馆成立农业科学图书馆(室)协作组。

1964年

12月:我馆与市文化馆、抗美援朝纪念馆联合举办阶级教育展览,共接待观众15.46万人次。

1965年

1月:国务院批准安东市改为丹东市,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再次题书馆名。

8月:为活跃青少年暑期活动,我馆增设了9个少年儿童阅览站。

9月10日:我馆拨出部分科技书刊,在市科协情报站建立“丹东市图书馆科研服务处”。

1966年

11月:红卫兵以破除“四旧”为名,冲进我馆。馆内同志进行劝阻,只将封存在馆内的黄色书刊交出,使馆藏书刊得以保存下来。馆内大部分同志去北京文化部串联。

1967年

10月:丹东市军管会派军代表王汉清主持馆内“文革”运动及各项工作。基本闭馆,进行“批斗改”。

1969年

3月:我馆与市文化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组成三馆联合革命委员会。主任:王汉清,副主任:束文,委员:李兆华、蔡本院、陈冬青。

10月:馆内同志大部分下放农村、插队落户。

1970年

8月:我馆以市革委会文化宣传站筹备领导小组的名字,向市革委会革工组申请开放图书借阅,涉及《毛泽东思想学习室》、《科技资料室》。

9月:经市革委会政工组批准,我馆对读者开放,办理图书证450个。

11月:我馆组织厂矿、学校、部队及党政机关25个单位参加的图书审查小组,对“文革”前的出版物进行审查。

12月:恢复建立基层图书馆室,其中厂矿12个,学校14个,县区馆5个。

1971年

1月:市管机构定名为“丹东市文化宣传站图书组”。

8月:我馆与教育局、红代会联合在六纬路小学召开了用毛泽东思想占领校内外阵地现场会。

11月:组织人力对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版各类图书进行了审查。

1972年

6月:全馆人员增至18名,设两个班,第一班为外借、阅览;第二班为采编、宣传、辅导。

全年借阅图书41610册次,27981人次,购入新书10745册,辅导108个基层图书馆恢复借阅,开展读书活动。

1973年

6月:协助县区馆恢复了农村三级图书馆网,并推广了岫岩县图书馆的《红色书》和九连城公社图书室开展读书活动的经验。

全年恢复和建立学校图书馆(室)20个,厂矿系统67个。

1974年

2月:我馆与抗美援朝纪念馆联合举办《批林批孔专题图书资料展览》,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两次《儒法斗争》辅导报告会。

4月:科技阅览室深入市内八个科研单位开展调研与服务。

9月:我馆与市总工会联合召开了全市厂矿图书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推广典型。

11月:我馆在宽甸县召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图书网点工作经验交流会。

12月:召开全市区图书工作会议,学习了各市地的工作经验,同时推广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与会人员100余名。

1975年

4月:我馆正式采用《中图法》分编图书。

9月:辽宁省、市(地)图书馆科技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馆召开,关明久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1976年

6月:为唐山地震伤残人员服务,送书到病房,送专题资料到医疗单位。

7月:应首都图书馆刘德元馆长的邀请,关明久出席了在国子监召开的北京市各县(区)图书馆馆长会议,介绍我馆为生产科研服务工作。

9月:我馆召开农村图书工作经验交流会。

11月:召开市区图书工作经验交流会。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